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兰科植物保育委员会日前宣布,由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(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)刘仲健教授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,经过5年多时间的试验,将我国国际一级保护濒危物种杏黄兜兰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回归自然,探索了兰科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有效途径。兜兰属(PaphiopedilumPfitz)植物是兰科植物最具欣赏价值的物种之一,但由于过度采集、走私出境猖獗以及生境的破坏等原因,近十几年来数量急剧减少,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,因而被国际公约列为一级保护物种。而杏黄兜兰是中国特有的备受国际关注的物种,其金黄色的兜状花大而艳丽,是兜兰属植物中的上品,多次获国际花展和兰展金奖和一级证书(FCC)等最高奖,因而滥挖滥采也特别严重。
为了保护该物种,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(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)的科技人员采取原产地野外生态观测与迁地保护—繁育—回归原产地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杏黄兜兰保育生态学的研究。科研人员自2000年开始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对杏黄兜兰繁殖式样、物候和生命周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,以及对该物种的生境要求、群落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,并在广东省深圳进行迁地保护和迁地繁殖后重返原产地的试验。
研究取得重要成果,从原产地云南怒山迁地于深圳市的杏黄兜兰长势良好,并能正常开花结果和繁殖,而将其后代返回原产地云南怒山种植,杏黄兜兰野生居群恢复良好。(中国绿色时报2007-01-19)。
本文来源:PG电子麻将胡了官方网站-www.spurofthemoments.com